审核评估部长谈(组织人事部)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4-05-27

受访人:组织人事部部长 郭志利

1.问:介绍本部门的基本情况

答:组织人事部是主管组织干部工作、人事人才工作、师德师风建设和离退休人员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主要职能包括学校编制机构管理,基层党建与党员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教师、科研人员、管理及教学辅助人员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人才引育、人才评价制度建设与实施,工资社保服务与保障,离退休人员管理与服务等。设有综合办公室、组织科、干部科、人事科、职称科、教育培训科、劳资科、社保科(计划生育办公室)。挂靠有党委教师工作部、人才工作办公室、离退休人员管理中心。现有在编职工35人。

2.问:本部门是如何开展服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

答:组织人事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坚持立德树人第一标准,完善学校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对标“四有”好老师标准,着力培养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一是强化思政建设,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标准,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充分发挥校党委、院(部)二级党委(党总支)、教工党支部三级党组织教育管理和宣传引导作用,发挥优秀教师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常态化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师风教育宣传,促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能力建设相融合。深入开展“牢记初心担使命,争做育人大先生”主题活动,通过校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教师入职宣誓等措施,引导教师人人争做“四有”好老师。

二是坚持引育并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高层次人才、青年学术骨干、优秀博士和紧缺专业硕士招聘等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研人员等专业技术人才转任高校教师体制,探索科教人才融合机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晋农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骨干海外访学和国内访学支持计划等措施,开展人才培育、能力提升等工程,提升教师育人素养,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优化教师发展环境,全力打造与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和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三是改革评价体系,激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破除“五唯”不良倾向,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在教师职称评审、岗位晋级,聘期考核、年度考核、绩效考核、人才项目遴选等人才评价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第一标准,将本科生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奖、教师教学竞赛和指导学生学科竞赛等教育教学业绩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激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3.问:为做好评建工作,本部门做了哪些准备?

答:为切实做好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组织人事部对照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统筹布局、集体谋划,从强化教师师德教育学习、压实师德师风主体责任等方面完善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体制机制。通过合理规划、精准补缺、引育结合等方式,补齐紧缺专业师资、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招聘计划编制紧扣师资队伍分析报告,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软件工程等急需紧缺专业教师岗位作为核心指标;完善教师培养制度,点面结合,在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晋农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骨干海外访学支持计划等学术骨干培养的基础上,组织人事部协同教师发展中心和规划合作部,不断完善学校教师培养培训方案,不断调整各教学科研单位人才工作年度考核办法,就教师教学教研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国际化视野拓展等方面进行重点培养,逐步完善培养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4.问:教工党支部建设和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培养方面我校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校党委持续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坚持“规范-提升-创优”的基层党建工作思路,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于2015年10月底启动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配了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党务工作能力强、教学科研能力强、师德师风好的学术带头人担任党支部书记,目前已实现全覆盖,并连续7年实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绩效奖励制度。

实施党建“双创”品牌建设项目以来,校党委入选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先后有2个党支部获批第三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学院获批首批省级标杆院系,2个党支部获批首批省级样板党支部,4个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获批首批全省“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研究生党支部获批首批全省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完成了省级标杆院系、样板党支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验收工作。

5.问:在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过程中,学校在人才引育方面,如何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如何破“五唯”?

答:为充分发挥教师评价在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立德树人第一标准,以破除“五唯”为突破口,大力推动教师评价改革。通过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淡化论文数量、项目数量的限制,教育教学业绩特别突出的教师可通过代表性成果评价直接晋升高级职称。突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成果奖、指导学生学科竞赛等教学育人业绩在职称评审、岗位晋级、聘期考核、绩效考核等教师评价工作中的核心地位,防止简单以工作量衡量教师水平的片面导向,强化育人效果评价,引导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立身铸魂”,形成目标明晰、科学规范的教师综合评价机制。

6.问:学校是如何加强对外聘教师的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

答: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外聘教师管理,充分发挥外聘教师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学校今年修订印发了《山西农业大学外聘教师管理办法》,遵循“按需选聘,保证质量;任务明确,权责对等;合同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明确规定了外聘教师的遴选条件和待遇,强化对拟聘人员的师德考核,实行协议管理,与外聘教师签订的劳务协议明确了学校和外聘教师的责、权、利,要求各教学单位要在与外聘教师签订聘用协议后30日内,对聘用教师进行师德规范、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使外聘教师能够了解和掌握国家及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

7.问:学校在教师评价中,是否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具体做法有哪些?

答:学校在各项教师评价工作中,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如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岗位晋级、评优评先、高级专家延退等所有教师评价工作,均坚持政治合格、师德过硬、学风端正、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科学道德,坚持立德树人、恪守科研诚信,具有献身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精神;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政治规矩、思想道德、师德师风和科研作风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同时为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制机制,学校于2017年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于2024年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印发压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实施方案,明确了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是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汇编了《山西农业大学师德师风建设知识读本》,组织了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引导全校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清朗净化”行动,设立师德师风线索反映邮箱,全面排查师德师风突出问题。建立了学校师德师风通报曝光和警示教育平台,及时传达通报教育部公布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等,定期梳理和曝光师德违规问题。按学年对教师进行师德专项考核,建立师德档案,强化师德考核结果运用,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评定为不合格,并取消其在教师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等方面的资格,实行“一票否决”。先后遴选资助了25支校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发文并召开大会对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教书育人模范教师、科研育人先进个人、管理服务育人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以带动感召广大教职工学习受表彰先进个人的事迹与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怀与坚守,人人争做“大先生”。

8.问:学校在紧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一是加大招聘力度。合理规划、精准补缺,近三年招聘计划编制对各学院、各专业的师资队伍报告进行分析,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软件工程、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和新建专业急需紧缺岗位作为核心指标,分类分层次做好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招聘,补充紧缺专业师资队伍。二是规范外聘教师管理。学校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出台后,组织人事部召开专题会议解读并作安排部署,要求师资紧缺专业所属学院做好外聘教师选聘工作。

9.问:在教师职称晋升、年度(聘期)考核、绩效分配中,是否体现出对教学工作的重视?

答:为充分发挥职称评审、考核、绩效分配等人才评价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棒”作用,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评价机制并予落实。

一是充分发挥职称评审导向作用。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档案规范、参加培训情况、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等作为教师申报职称的基本要求;把主讲大学课程和开展教学改革等作为职称评定的必备条件;把教学成果奖、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编写教材、指导大学生学科竞赛等作为职称评定教学成果的应备条件。通过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要求,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着力发挥教育教学业绩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为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打牢坚实基础。

二是强化对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考核。“本科教育”考核纳入各学院(部)年度考核,在重点发展指标考核中占比25%,重点发展指标考核成绩在中层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成绩中占比60%。中层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成绩是中层领导干部个人年度考核成绩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在党组织书记考核成绩中占比40%,在行政主要负责人考核成绩中占比60%,在中层副职考核成绩中占比30%。

三是加强对教师教学的考核要求。学校立足实际,分级分类确定了不同类型、不同职称教师的聘期教学工作要求,以教授和副教授为例,要求教学型教授、副教授每年平均至少讲授2门全日制本科生课程,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180;教学科研型教授、副教授每年平均至少讲授2门全日制本科生课程,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120;科研型教授、副教授须承担本科或研究生教学工作,年均教学工作量不低于60等,此外还分别制定了三个类型的讲师和助教等教师的聘期教学工作考核标准。

四是建立教育教学业绩绩效考核体系。学校建立专项奖励绩效制度,对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研究(教学成果奖)、指导学生学科竞赛和教师创新大赛等工作中取得标志性成果的教师和团队进行专项奖励。同时要求教学单位完善年度业绩绩效考核办法,将教师取得的优秀教育教学业绩成果(未达学校专项奖励标准的)和承担的具体教学工作全部纳入考核范围。为落实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在给各教学单位核拨年度业绩绩效工资总额的基础上,学校还根据各教学单位承担的具体教学任务核拨补充教学业绩绩效工资,以提高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