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修改完善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发布者:超级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9-13

教务字(2023)第56号

各教学院(部):

为了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2023年春季学期,学校组织专家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检查,依据检查发现的问题,现对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课程大纲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做实课程思政。所有课程要明确课程育人目标,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德育、美育元素,明确必讲元素,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做好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的融入设计,确保课程育人目标达成。做到课课有思政,人人讲育人,关注学生价值观、事业观、道德伦理、科学思维的培养。

2.落实产出导向。贯彻OBE教育理念,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定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安排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定学习成果、明确考核方式,明确课程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有效支撑。

3.更新课程内容。对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要求,及时将学科、专业、技术、行业、产业最新发展成果引入课堂,避免过时内容和低水平重复,推动课程内容迭代更新,保证培养目标达成。

4.改革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精讲多练的原则,注重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聚焦课程目标达成度提升,注重教育信息技术赋能的教学模式创新,融合多元化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强化技术赋能的混合式教育教学。

5.强化过程考核。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科特点,建立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学校鼓励加强过程化评价,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合理分配成绩比例。

6.教材选用科学。优先选用最新的省部级、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奖的省部级精品教材或学校自编特色教材,有“马工程”教材的要根据规定选用“马工程”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具体要求

(一)课程简介

问题:课程简介不清晰。

要求:课程简介撰写一般250字左右。应包含课程性质、内容主线(或主题),应用领域,主要内容。

示例:

《中药化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通过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在中药剂型改进、中药炮制方法及成品质量控制和新药研制、中药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有重要应用。本课程主要讲授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检识的基本理论及技能,以及单味中药中成分的系统检识和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主要包括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糖和苷类、苯丙素类、醌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皂苷类、强心苷、生物碱等。

(二)课程目标

问题:知识、能力目标不具体,没有素质目标,思政素质目标不清或与后面思政设计不符。

要求:

1.课程总目标要概述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应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准确表达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所能掌握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具备的学科素养。

2.具体课程目标数量适当,4-7条目标为宜,分设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面书写,要有明确的课程思政目标。且内容一定要具体到本课程,思政目标与后面的设计相符。

3.课程目标应表述全面、规范、准确,建议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生情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避免仅确立“知道”、“掌握”、“熟记”等低阶学习目标,要设立“分析”“应用”“综合”“评价”等高阶学习目标,充分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课程学习目标。

用语示例参考:

能够运用……知识,分析………,…………。

能运用………方法判断………,提出……………。

能够针对………,确定…………。

能设计……,分析………,验证……,取得……………。

能应用………,熟练操作………,具备……的能力。

示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中药成分分离问题的能力,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科学态度、敬业奉献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课程目标如下:

课程目标1:弘扬中医药文化,坚定中医药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及创新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敬业奉献及团队合作精神。(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2.1)(思政目标)

课程目标2:了解中药有效成分含义、分类及活性;掌握有效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的一般方法;熟悉各成分结构、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等的原理。(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5.1)(知识)

课程目标3:使学生具备“结构-性质-应用”逻辑推理和分析思维能力,能够运用中药有效成分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设计和确立常用中药有效成分合理的提取、分离、检识和鉴定的基本流程。(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5.2)(能力)

课程目标4:熟练操作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检识实验的一般仪器设备,并具有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5.3)(素质)

(三)教学内容

问题:主体不突出,总体内容太少,教学内容只有简单几行;该章知识点表述过于简略些(有的大纲一面纸放两章);目标重点难点等写了不少,但表述不精炼。

要求:

1.精炼目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在在知识网络中最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包括概念、原则、原理、规律等;教学难点从学生角度指大多数学生感到困惑的内容;从内容方面指学生在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点,需要教师搭建认知桥梁。

2.突出教学内容主体,要求要写到节下的所有知识点(大纲应该含课程要求的所有知识点)。

3.教学方法应写本章教学所应用的全部方法,如课堂讲授、线上预习、线上辅导、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要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教学。

示例:

教学章节

教学内容(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理论学时

教学方法

支撑课程目标

第3章生物碱

教学要求:(知识,能力、素质)了解生物碱的含义、生源途径、分类、分布和生理活性,掌握主要生物碱的结构类型,掌握生物碱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检识方法。了解生物碱的结构研究方法。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使学生树立科学生态发展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教学内容:1.概述(节):生物碱含义;分布;生源途径;存在形式和生理活性。(节下面所有的知识点)2.生物碱的结构与分类:鸟氨酸系;赖氨酸系;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系;色氨酸系;邻氨基苯甲酸系;组氨酸系;萜类生物碱;甾体类生物碱。3.生物碱的理化性质:物理性状;旋光性;溶解度;碱性;沉淀反应;显色反应。4.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脂溶性总生物碱的提取;水溶性生物碱的提取;生物碱的分离。5.生物碱的检识:化学方法;色谱法。6.生物碱的结构测定:化学法、波谱分析。7.含生物碱中药实例:麻黄;黄连;苦参;乌头等。教学重点:生物碱的结构类型、溶解性、酸碱性及提取方法。教学难点:生物碱碱性强弱与结构的关系,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学生自主学习任务:1.生物碱的结构分几类?举出代表化合物。2.影响生物碱碱性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碱性强弱的划分?3.简述提取总生物碱、水溶性生物碱的方法及原理。4.简述生物碱分离的方法及原理。

6

讲授,案例教学,逻辑推理,问题探究,自主复习

1、2、3、4

(四)课程思政设计

问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根本没有或只有一两章;且内容雷同;与课程目标不符;内容与模板要求严重不符。

要求:

1.每门课程思政要主题突出、主线清晰,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尽可能通过知识挖掘与内容拓展实现育人与育才的相统一,达到盐溶于水。

2.原则上每次教学都要有具体的课程思政要求与融入点,描述课程教学中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内容,做到章章有思政。

3.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思政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设计思政内容。

示例:

教学章节

教学内容/知识点

思政目标

思政素材

融入方式

评价方法

1

中药化学发展史

弘扬中医药文化,坚定中医药自信

我国中药化学的研究先驱事迹

图片+视频案例故事+同学分享

作业考查问卷调查

1

中药化学发展史

激发爱国情怀和中医药自豪感

发酵法从五倍子中得到没食子酸

图片案例故事+主题讨论

教学观察

2

中药成分提取分离一般方法

增强创新意识

色谱、光谱技术

图片+视频主题讨论

课后交流

(五)教学策略

问题:教学策略不清晰

要求:对本课程采用的主要教学策略进行简要描述。教学策略应有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能有效地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示例:《机械原理》教学策略说明

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 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 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进行机构分析、综合与仿真,培养其识别、表 达和解决机械类专业相关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

4.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

5.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解决机械类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

问题:无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与学校规定不符;没有规定平时成绩种类和种类数;缺乏评价标准。

要求:

1.建立以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学习考核评价制度,学生修读课程考核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和结果性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比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40%。

2.过程性考核形式包括学生出勤、小组讨论、读书报告、平时作业、随堂测试、期中考试、实验实践、课程设计(论文)及其他形式(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其他行之有效的过程性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等。其中学生出勤占过程性考核成绩不超过5%。

3.教学大纲中要写明课程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必须能覆盖全部学生,期末考试应明确考试方式。过程性考核要求方式有三种及以上形式,每一种形式都应有具体的评分标准,和成绩组成比例,确保过程考核的信度和效度。

示例: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该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课程成绩可由期末考试成绩、课程实验、作业和平时表现综合评定。

课程成绩=期末成绩×55%+实验成绩×15%+作业×10%+平时表现×20%(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课程资源章节学习、平时考试、考勤等)

课程教学目标达成考核评价方式及其权重分配表

课程目标

支撑课程总目标权重

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备注

作业

平时表现

实验/课程设计

期末考试/答辩

0.1

0.2

0.15

0.55

课程考核各环节占比

课程目标1

0.1

0.1

0.3

0.1

0.1

本部分权重用于评价各教学环节对课程各子目标达成度的计算

课程目标2

0.5

0.8

0.4


0.7

课程目标3

0.2

0.1

0.2

0.1

0.2

课程目标4

0.2


0.1

0.8


合计

1.0

1.0

1.0

1.0

1.0

(七)大纲格式

1.教学大纲修订须使用统一模板(见附件),进行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确保规范标准。并根据模板的说明进行制定。力求文字严谨,意义明确扼要,名词术语规范。

2.课程名称、课程编号(以教务系统为准)、学分、学时数应与人才培养方案保持完全一致。

3.已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编写的教学大纲,对照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在原大纲模板基础上可适当调整教学大纲内容。

三.报送要求

1.教学大纲由课程归属单位组织修订、审核、批准,应有编制人、审定人与批准人签字,但不能为同一人,审核人原则上为专业负责人或系主任,批准人为分管教学副院长。

2.教学大纲提交时以学院为单位按专业名称分类,按照该专业培养方案中所列课程(包括单独设立实验课),以培养方案中的课程顺序表排版,各专业均为一个独立的word文档,每个文档要建立目录,每门课程教学大纲要另起一页。

3.教学大纲修订完成后,各开课单位要组织专家根据《山西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评审标准(试行)》(附件8)严格审定每份教学大纲,确保大纲质量。审定完成后学院(部)填写课程教学大纲审核汇总表(附件7)。

4.各学院(部)于2023年10月31日前将按专业整理的课程教学大纲以“XX学院(部)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命名以及课程教学大纲审核汇总表(加盖公章)发送至sxndjwbpyb@163.com。待教务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抽样审核后,以专业为单位编印装订成册,报送教务部一份。

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课程教学基本纲要,是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及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依据。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是认真梳理和改进课程教学体系的过程,也是进一步理解和落实审核评估、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重要环节。各院(部)要高度重视,按照要求高质量完成此次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统筹安排,精心设计,全员参与,认真落实。

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完成后,教师应以新版教学大纲为指导,修改、完善教案和讲义等相关教学资料(教案格式有变动,请见附件9),课程教案保存于任课教师手中备查。

附件:课程大纲相关材料

教务部

2023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