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宣传统战部部长 李文来
问:学校如何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取得了什么成效?
答: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围绕建设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目标,主动谋划、积极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扎实推进“三全育人”工作。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顶层设计
为落实教育部和省委教育工委关于推进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工作要求,校党委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列为着力推进的重要工作。印发《山西农业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方案》包括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工作要求等内容,结合学校办学实际,与学校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第二,加强组织保障,强化协同建设
校党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分工负责、全校全员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完善各部门常态协作和分工负责机制,定期召开思想文化工作务虚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务虚会、宣传思想工作暨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会等,加强统筹协调,使各方力量形成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强大协同效应。
第三,统筹谋划推进,打造育人体系
学校坚持目标导向,集中发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全过程。积极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打造成国家一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两门课程打造成山西省一流课程;着力培优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年被增选为省重点马院。系统实施课程思政改革,选树课程思政建设样板,出版《耕土耘心——山西农业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集选》,形成“12345”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优化科研育人,推进科教协同,形成了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实践育人,组织学生在“互联网+”和“挑战杯”比赛中斩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百余项,连续获评山西省“青春兴晋”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强化文化育人,规划清廉长廊、打造清廉主题雕塑、建设“筑梦光廊”主题思政文化长廊、陈列“影视剧作品里的山西农业大学”图片展,形成特色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让立德树人落地有声。强化服务育人,加强校园基础建设、优化餐饮服务质量、提升公寓住宿环境、改善教职工生活环境、快递驿站建设方便师生、电动车充电桩投入使用、多措并举建设平安校园、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后勤管理工作质效。优化网络育人,完善网络管理机制,加强平台审核管理和网络阵地管控,构筑网络安全防线。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以来,校党委始终践行办学初心,勇担时代使命,全力投入改革。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协同建设、打造育人体系,扎实有序推进建设工作,已逐步形成“三全育人”良好氛围。学校将继续按照教育部和省委教育工委关于推进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工作要求,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效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问: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如何构建的?成效如何?
答: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提高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创新思想政治建设的思路和方式,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充分挖掘经验,创造性开展工作,把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第一,完善顶层设计,夯实思政保障
成立涵盖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印发《新时代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工作台账,制定《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清单》,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校党委会每年至少专题研究1次思想政治工作,校领导每年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场办公调研思想政治工作。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至少集体学习1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方针政策。每年开展4次师生思想状况调研。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标准设立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标准设立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项经费。
第二,立足立德树人,加强“大思政课”建设
印发《山西农业大学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印发了《山西农业大学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案》《山西农业大学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实现全部中班教学。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牵头晋中片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立定期例会、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等协作机制,每学期活动2次,开展集体备课会、特色教学示范研讨活动,提升思政课育人能力水平。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制定实施《山西农业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每年评选“课程思政”试点课程建设项目;打造100门校内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先后建设了 5 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71 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5 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5 个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选树了10名校级课程思政名师,在全省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中获得7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第三,开展思政教育,提升思政工作水平
开展日常思政教育,在新闻网开设主题教育、清廉农大、奋进新征程等专栏,全方位展示学校中心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组织开展学生记者专题培训,提升学生记者新闻采编与新媒体运营水平。通过主题班会、违纪处分、道德风尚表彰和学业动态分析等方式规范学生行为,鼓励学生开展丰富的道德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道德实践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相结合;每年3-5月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校园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成立山西农业大学•中教华影全国校园电影院线思想政治影视教育基地,组织师生观看《一堂思政课》《建党伟业》等影片。利用校史馆、晋中市第一个党组织纪念馆、红色电影院、黄河农耕文明博物馆和铭贤旧址展览馆五大阵地,在新生入学及毕业生离校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宣讲团面向大家讲解相关历史及文化知识、开展主题文化实践活动。
第四,重视理论研究,提升思政工作水平
印发《山西农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项目实施方案》,设立“山西农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项目”,用于校级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阵地建设、品牌文化活动创建。2021年学校设立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项。,印发《山西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振兴工程”实施办法》,2022年启动实施“社会科学研究振兴工程”。积极组织教职工参与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培育建设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项目的申报。《耕土耘心 沃土春华“一体两翼三支撑”耕读教育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应用》获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立项,《农科院校“实践育人”的特色化探索之路》获教育部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立项。《互联网时代山西省解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量与质问题的研究——来自晋中太谷区范村镇的微观调查》《网络信息时代基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思政教育缺失的质量评价维度构建》获批山西省2023年度思想政治工作课题。
问:学校如何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
答:2022年,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对我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做出全面安排部署,在晋中片区建立起由山西农业大学牵头、晋中学院参与、对接晋中市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市校区域协作机制。经过两年的建设,晋中片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活动已开展9次,初步形成协同育人大格局,得到新华网、央视频、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新闻网、山西日报、山西卫视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40余次。
第一,建立工作机制,形成建设合力
山西省教育厅将全省划为11个片区,每个片区都由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对接单位组成。我校在晋中片区共同体内起着统筹、牵头作用,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尽心尽责发挥牵头作用,不遗余力搞好统筹协调,不以任何理由延误工作,不以任何借口服务缺位。一是建立起一体化教研机构。成立了包括晋中学院在内的晋中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农大为专业指导组组长单位。二是建立起沟通协调机制。构建起三方不同主体既分工负责、又相互促进的沟通机制。三是建立起轮流承办活动机制,三家单位,依照山西农业大学、晋中学院、晋中市教育局的顺序轮流承办活动,明确责任主体,确保了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第二,做好顶层设计,搭建“四梁八柱”
全面规划研制各学段思政课建设的“一揽子”方案,绘好“路线图”,确定“时间表”。联合晋中学院、晋中市教育局一起讨论并通过了《晋中片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行动计划》,实施一体化备课机制,共建一体化教学资源,推进一体化教学研究,打造区域研学实践基地,不断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聚合力。
第三,推动任务落实,坚持“一牵到底”
在教学教研一体化方面,举办了4次集体备课会,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线上线下上千教师进行了教学观摩,彰显了“同题异构”的立德树人终极价值意蕴;在教学资源一体化方面,挖掘晋中资源编成《晋中片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特色教学指南》;在队伍建设一体化方面,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麻雀战纪念馆、大寨村、晋中国家农高区等地进行了一体化的实践研修,举办教学讲义比赛2次,教学研讨会3场,100个思政课教师工作室进行了经验交流。
总之,两年来,农大牵头晋中片区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研一体化思政金课、共育一体化教研成果,共建一体化“同心圆”品牌,构建起协同育人的大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